大型科技公司在 AI 方面的支出,推動美股創下歷史新高,雖然全世界多個國家都在競相 AI 基礎建設,拼 AI 資料中心與運算能力,但即使現金豐厚的科技公司也無法承擔鉅額支出,導致 AI 支出越來越依賴債務融資,市場認為,這是投資人需要注意的警訊。
目前 AI 發展主要由少數幾家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推動,它們今年的資本支出接近 3,500 億美元。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政府加入 AI 投資大軍,AI 浪潮即將到來。
花旗估計,包括微軟、Alphabet、亞馬遜、甲骨文和 CoreWeave 在內的超大規模企業,明年將在基礎設施和其他資本上投入 4,900 億美元,高於之前估計的 4,200 億美元。
但這些錢到底從哪裡來呢?過去三年,大部分資本支出來自科技公司的現金,現在不得不透過借貸來資助 AI 建設。截至目前,與 AI 相關的發行人在 2025 年的企業信貸發行量已達 1,410 億美元,超過 2024 年全年 1,270 億美元的總供應量。
雖然科技公司現金流生成能力強且槓桿率低,還不至於引起恐慌,但不免引起華爾街對企業債務品質的討論。最受關注的是甲骨文,甲骨文與 OpenAI 達成的為期五年,價值 3 千億美元的交易,市場預期光是屢行這份合約,甲骨文未來四年需要舉債 1 千億美元。
花旗預計,甲骨文的資本支出將在 2027 財年飆升至 580 億美元,幾乎是截至 5 月財年支出的三倍。甲骨文現在的長期債務達 850 億美元,負債權益比率高達 4~6 倍,相當甲骨文每 1 美元資本,就背著 4~6 美元的債務。相比之下,Alphabet 負債權益比率只有 11.5%。
現在與 AI 相關的投資等級債券已達 1.2 兆美元,佔投資等級債券市場的 14%。甲骨文最近出售價值 180 億美元的債券,為今年美國第二大債務交易。
CoreWeave、Nebius 和其他 AI 基礎設施公司,正在透過融資交易承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為了證明這些支出的合理性,這些公司的主要客戶 OpenAI,需要將收入從目前的 120 億美元,增加到 2030 年的 3,000 億美元,增幅達 2,400%。
科技巨頭互相調頭寸
OpenAI 與 Nvidia 達成的協議,當中牽扯 Nvidia 對 OpenAI 的巨額投資,一些分析師和投資者對 AI 生態系統的「循環性」和集中度表示擔憂,他們將這種合作比作一次救助,Nvidia 做為最後投資者介入,以支持資金匱乏的 OpenAI。
市場也出現對網路泡沫的聯想,當時電信設備供應商向自己的客戶放款並進行投資,引發投機狂熱。這些負債累累的押注能否獲得回報仍是一個問題。
雖然市場多半相信這次不一樣,AI 浪潮有望比 1990 年代末脆弱的泡沫經濟更加穩固。但花旗分析師認為,科技公司已經從當前投資週期的現金資助階段,進入債務融資階段,風險也將隨之增加,值得投資人留意。
(首圖來源:pixabay)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