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商鄧白氏(Dun & Bradstreet)於今日釋出《2025 年第三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及《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報告顯示,在全球貿易放緩、潛在關稅威脅與銷售動能疲弱的背景下,全球企業信心再度下滑,整體 GBOI 季減 6.5%,為連續第三季下跌,年初至今累計跌幅已達近 20%。
然而在整體下行的全球趨勢中,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則逆勢上揚,季增 1.5%,與韓國、奈及利亞及英國並列全球僅四個呈現正向成長的經濟體。此回升可能與行政院新台幣 4,100 億元特別預算、出口訂單提前釋出與部分東南亞產線轉單效應有關,顯示台灣企業具備初步應變韌性。
2025 年第三季全球企業面對出口需求轉弱、政策不確定性升高及高利率環境持續等多重挑戰,對未來景氣的信心明顯轉趨保守。供應鏈佈局調整、投資縮手與資金壓力升溫,正成為企業調整營運節奏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際間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特別是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為全球貿易環境增添了不確定性。各國企業、包括台灣市場,都在密切關注其對供應鏈布局與市場策略的影響。多數產業與區域的企業信心同步下滑,顯示全球經濟仍處於高壓震盪期,企業普遍採取更審慎的策略應對變局。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第二季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除了關稅及匯率波動外,以伊衝突升溫,更引發企業對能源、航運與經濟穩定的憂慮。展望下半年,儘管美國政府已採取行動緩解關稅緊張情勢,但其貿易政策走向尚未明朗,不確定性仍高,使得全球製造業對未來景氣多持保守觀望態度。這與鄧白氏報告中全球 GBOI 指數持續下跌,以及製造業樂觀程度明顯降溫的趨勢一致。
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表示,儘管地緣政治持續緊張、貿易摩擦未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連季下滑,台灣卻展現出難能可貴的初步韌性。本季台灣 BOI 小幅反彈 1.5%,與全球整體季減 6.5% 的趨勢形成對比,反映出台灣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下的調整能力與應變速度。
部分企業已著手重新配置供應鏈、擴展多元採購來源,並結合政策支援來因應外部衝擊。然而,獲利、定價與人才招募等指標的下滑也凸顯出企業對未來的審慎態度。面對融資成本上升與市場需求不明等挑戰,企業仍需保持高度警覺,並靈活應對政策與經貿情勢的變化。
儘管台灣整體指數略有提升,但鄧白氏認為,台灣企業對未來營運的審慎態度未見鬆動,包括獲利能力、產品定價與招募意願等三項子指標皆降至近兩年新低,突顯企業對於高利率環境、內需疲弱與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關注持續升溫。
(首圖來源:pixabay)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