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堅持續打炒房有理!選擇性信用管制未放寬,但為首購族保留彈性空間

新聞媒體 2025-10-07
央行堅持續打炒房有理!選擇性信用管制未放寬,但為首購族保留彈性空間

央行堅持繼續選擇性信用管制,被質疑與行政院不久前宣示要把房貸「水龍頭開大一點」衝突。但數據顯示,銀行放貸集中不動產比率仍高,央行確實沒有鬆手的理由。

9月18日理監事會議後,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除了宣布利率不變,也強調並未放寬央行對房地產市場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對比行政院院長卓榮泰9月4日喊出「銀行房貸水龍頭開大一點」,央行「堅守立場」立刻引來外界爭議,甚有媒體以「央行數據冰冷」說法,暗批楊金龍對房市、購屋族困境無感。

不過,如同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近來為了捍衛決策獨立性說明:「央行須依據『收到的各種數據』工作。」楊金龍9月18日記者會端出數據也在在顯示,此時此刻,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確實「應該繼續」,而且「不須放寬」。

先從央行打炒房措施「應該繼續」理由看。「目前評估,我們認為風險尚未解除……房地產對金融穩定所造成的風險,還沒解除。」楊金龍如此強調。支撐這句話的,就是央行一路走來最在意的重要金融風險指標,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

記者會時央行公布截至8月底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為36.71%,這數字已比去年6月37.61%高峰略微下降,但距2020年前「承平時期」約35%健康水準,尚有一段不小差距。

事實上,央行是在2020年12月7日啟動近年來「第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當時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為35.9%,央行以「距離歷史高點僅差兩個百分點」為由,祭出首輪打炒房措施。如今,數據尚未降至當年打炒房的起點之下,央行當然也就沒有理由輕易鬆手。

再以國際狀況衡量,統計美、加、英、德、法五國平均房貸集中度,2019~2023年平均僅約28%,一向房價偏高的香港,2023年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更僅19%。「除了攸關金融穩定,也須考慮資源配置問題……還是要把部分資源留給有實質投資的產業。」楊金龍以此解釋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對整體經濟環境的意義。

至於選擇性信用管制「無須放寬」理由,同樣可從央行記者會端出的數據略窺端倪。央行資料,即使今年以來屢有購屋族申貸困難、預售屋解約等事件傳出,但總體看,銀行對「首購族」的房貸撥款金額占整體房貸比率仍然持續攀升,8月底到63.1%,遠高於前年初57%,楊金龍以此說明,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並未對政策力挺的首購族造成嚴峻衝擊。

(作者:黃浚瑋;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今周刊》;首圖來源:Unsplash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icon-coffee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

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Google News

關注我們

NOTICE US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