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拜登政府原本針對中國祭出AI晶片出口禁令,現任總統川普延續政策,並擬擴大限制對象至東南亞。《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國商務部正研擬新規,計劃限制向馬來西亞與泰國出口 AI 晶片,以防止這兩國成為中國企業非法取得先進晶片的轉運站。
這項新規若正式上路,恐衝擊東南亞為 AI 伺服器供應鏈的中繼地位,但卻也意外讓「美國製造」優勢更加顯現,尤其在台廠中布局最完整的鴻海,將成為最大受惠者。法人看好,鴻海不僅已掌握輝達 GB200、GB300 兩代 AI 伺服器出貨,隨著核心客戶 CoreWeave 加碼美國在地採購、以及更多客戶考量供應鏈穩定性,轉向下單美國工廠,鴻海美國廠區訂單有望大幅成長。
美國早在 2022 年起就禁止向中國出口高階 AI 晶片與相關設備,近年多次加嚴出口規範,並涵蓋 40 多個具轉運風險的國家。儘管如此,華府仍擔憂 AI 晶片可能經由第三地間接流入中國,包括透過馬來西亞、泰國轉口或雲端服務商提供遠端存取。
為了封堵這些漏洞,川普政府最新草擬的出口管制草案,將針對馬來西亞與泰國實施限制,並可能要求,僅有由美國或「被批准的盟友」經營的資料中心,方可合法取得AI晶片。不過該草案尚未定案,最終實施細節仍待釐清。
《彭博社》指出,美國官員之所以盯上馬泰,是因為近來這兩地的 AI 伺服器與先進晶片進口激增,顯示市場存在轉運疑慮。新加坡法院近期也審理一宗案件,三名男子涉嫌將含有輝達先進晶片的 AI 伺服器轉運至馬來西亞,卻對買家隱瞞最終流向。
台廠中,鴻海在美國 AI 伺服器生產動作最快,目前已在德州與威斯康辛州設立生產據點,更是唯一在加州聖荷西設立 AI 伺服器研發中心的台廠,得以就近與客戶共同開發新機種。法人指出,鴻海近期出貨輝達 GB200 AI 伺服器正旺,接下來 GB300 亦準備接棒生產。
市場消息指出,鴻海與輝達合作進一步深化,預計於鴻海德州休士頓工廠導入人形機器人,展開 GB300 產線運作。鴻海日前也公告,旗下美國子公司 Ingrasys 斥資約 1.42 億美元(約新台幣 47 億元)購入德州土地與廠房,顯示產能擴充進程加速。
除了輝達,CoreWeave 等 AI 雲端服務商也成為鴻海美國廠的核心客戶。在出口政策與供應鏈風險考量下,更多美系業者將優先採購「Made in USA」的伺服器產品。
緯創、廣達加碼美國製造,分散東南亞風險
除了鴻海,其他台廠也積極強化在美生產布局。緯創 5 月公告,將投入逾 11 億美元(約新台幣 330 億元),擴建美國德州達拉斯廠區,並增資旗下子公司,強化 AI 伺服器產能。廣達則持續透過美國與台灣雙重生產體系,因應來自雲端與 AI 運算客戶的多元需求。
面對馬來西亞與泰國日益升高的不確定性,法人認為,「去風險」將成為未來 AI 供應鏈新常態。對台廠而言,早一步擴展美國產能、搶下高門檻 AI 伺服器訂單者,將在此波供應鏈重組中勝出。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