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已開發國家的公債殖利率近日跳高,引發投資人警戒。分析人士認為,央行願意容忍蠢動的通膨並反手降息,不利長債價格走勢。
華爾街日報(WSJ)專欄作家 Spencer Jakab 3 日撰文指出,受到財政隱憂罩頂影響,英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9月2日觸及1998年以來新高。法國、日本的長天期殖利率近來也翻升至數十年高。美國長債殖利率同步走揚,但美元為全世界的儲備貨幣,成為美債優勢。
先前利率曾有好幾年趨近零,當時許多國家大肆發債,尤其是疫情期間。隨著利率恢復正常,以當今較高利率對舊債進行再融資,引發的壓力愈來愈大。舉例來說,美國聯邦政府每年支付的利息自金融危機以來翻了四倍,目前甚至超越國防預算;整體債務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占比也翻了一倍。
聯準會(Fed)能否出手搶救?情況有些複雜。Jakab指出,Fed在2024年9月降息一個百分點之前,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原本是4%,目前卻逼近5%。換句話說,若央行看似願意容忍通膨,調降短期利率其實會讓局勢變得更糟,長債價格對此最敏感。面臨前所未見政治壓力的Fed幫不上甚麼忙。
Jakab指出,央行的職責並不是替政府管控支出,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購買數兆以美元、歐元以及日圓計價的債券,目的是為了刺激民間經濟活動。單純只是為了撐住政府預算而行動——這種技巧被稱為「財政支配」(fiscal dominance)──則是最極端的核選項(nuclear option),因為這往往會引發通膨。若真是如此,那麼持有長期公債將是愚蠢的選擇。
根據金管會的金融小百科,在財政支配機制下,政府財政赤字、公共債務規模大幅增加,迫使央行須購買政府債券來支應擴張性財政政策所需,惟此可能以物價穩定的犧牲為代價;在財政支配機制下,財政政策支配並決定貨幣政策。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文章看完覺得有幫助,何不給我們一個鼓勵
請我們喝杯咖啡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元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取消 確認從這裡可透過《Google 新聞》追蹤 TechNews
